我和我的连队丨“流水的营盘”铁打的兵,他们在行军中战斗与成长 全球热点评
“流水的营盘”铁打的兵
■中部战区空军地导某团指控雷达连政治指导员 赵第宇
夜训场上,铁锤不断敲击,发出清脆声响。浓厚夜色里,盏盏头灯散发着微弱光亮,映衬着一个个忙碌的身影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外出执行任务在即,年轻军士赵佳豪正给新兵传授搭设帐篷的技巧。我注视着他们,不长时间,一顶顶帐篷拔地而起。
这样从无到有的故事,一如我们连队的故事。
指控雷达连士兵进行装备维护。吴梓梁摄
踏着新时代的节拍,中部战区空军地导某团指控雷达连调整组建。建连伊始,战友们守着比自己年龄都大的旧装备,徘徊在练兵备战舞台的边缘。望着眼前的“铁疙瘩”,不少官兵难免灰心叹气。
两年前,我调到这个连队任政治指导员。此时,新型主战装备陆续列装,大项演训任务接踵而至,练兵节奏陡然紧张。就这样,我们站上了练兵备战的舞台中心。
第一天来连队报到时,我见证了一场装备封存仪式:高台之下,老式装备被擦得锃亮,光荣退役;高台之上,新型装备巍然矗立,格外威武。
机遇已至,未来已来。我和战友们驾驶战车驶出营门,踏上征途。
地空导弹部队被称作“车轮子上的部队”。随着车辙不断延伸,“铁打的营盘”变成了“流水的营盘”。从西北大漠到东部沿海,从酷暑到寒冬,我们在漫漫行军中,体悟着什么叫“流水的营盘”。
中士崔恒彬的营盘,是装备方舱里那条狭小的通道。为了验证某任务课题,他像铆钉一样铆在指挥方舱里,每天操作训练10多个小时,累极了就蜷缩在通道中间,和衣而眠。
让下士王岳杰难忘的营盘,是那顶紧凑的单兵帐篷。为了第一时间进舱处置空情,他把单兵帐篷扎在装备车旁的沙地上。虽然躺下后坑坑洼洼,但离装备更近一点,让他心安。
专属于列兵海日汗的小小天地,在后车厢板上。他说,要不是来当兵,自己这辈子绝不会踏足大漠无人区。回头想想,若不是来当兵,又哪有机会目睹大漠上空璀璨的星河?
伴着行军脚印日渐厚实,一个个稚嫩的少年蜕变成了铁打的兵。作为一支年轻的连队,前进的每一步,阵痛都如影随形。
面对一个个看似无法克服的难题、一道道无法逾越的鸿沟,这支年轻的团队展现出非凡的血性和胆气。凭借这股精气神,连队建设的“首茬人”起步即加速,交出了一份份优秀答卷。2022年年底,我们连因成绩突出,荣立集体三等功。
当我回顾和大家摸爬滚打的时光,那些在路上的行军故事呼之欲出。
那年西北行,为了把几十吨重的装备车辆装上火车平板并定位加固,我们从午后奋战到黄昏。
返程回营路上,我和战友们疲惫地坐在后车厢里。车辆向前疾驰,掀开车厢尾帘,公路两侧,路灯急速后撤,清爽的晚风抚平燥热,耳边响起年轻士兵们豪迈的歌声。
那情景如此热烈,涌动着青春的热血,跳跃着奋进的渴望。
那一刻,我无比庆幸,能和战友们一同成长,一起在路上。
在行军中战斗,在行军中成长
■赵第宇
指控雷达连士兵正在测量遮蔽角。胡一同摄
当“橄榄枝”递过来,你得抓得住
三级军士长许志强没想到,自己军旅生涯的“拐点”来得如此突然。
那年春节还没过完,中部战区空军地导某团指控雷达连就接到上级通知:人员进厂培训,准备接换新装备。
许志强和战友们满怀期待地打起背包,登上了南下的火车。
作为连队的老班长,这一刻,许志强盼望得太久了——
那年,连队调整组建,用的却是老装备。受限于装备性能,连队日常工作单一。眼看着兄弟单位陆续列换新装,使命任务不断拓展,这名老兵眼里的光一点点暗淡了下去。
“那时候,大家心里都憋着一口气,想要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!”许志强说,“听到连队接装的消息,我知道,证明的机会来了!”
然而,一腔热血并不能带来预想中的完美开局。
新型装备信息化程度高,背后的技术原理复杂。以战勤班成员当时的思维层次和理解能力,适应这样的新变化,颇为困难。装备原理授课时,战友们听得云里雾里、面面相觑。
此时,老班长许志强决定用笨办法啃下这块“硬骨头”——一遍遍背记重要参数,直到能熟练默写;一遍遍绘制核心零件位置结构,旁边写满了反思总结……
这样的钻研精神,不仅帮助许志强拨开了专业的迷雾,更带动了整个团队的学习热情。
由于人手短缺,中士李文选被临时抽调到电源专业。功底单薄的他,从电路图中最简单的标识学起,逐渐摸出了门道。
翻看战友们那一沓沓笔记,我体味着连队教给自己的第一课:当“橄榄枝”递过来,你得抓得住!
接装培训后,雷达分队马不停蹄地转场,参加某演训任务。空旷的戈壁滩上,部队驻扎的那方阵地,如同荒野中的孤岛。凛冽的寒风从四周袭来,扑打在战友们的脸上。
艰苦的环境打磨着官兵心志,也培塑着连队气质。连长带着战勤班在舱里一待就是一整天,饿了随便对付几口。下士张衡的皮肤乌青皴裂,嘴角的皮掉了一层又一层。然而,他顾不上理会这些。繁忙的战备压力,让大家精神高度紧张。
一天清晨,下士刘纪超早早起来烧水煮面。没多久,上级突然组织等级转进,他急忙拔掉电源开关,奔向装备方舱。
演练结束已是午后,刘纪超才想起来,锅里还泡着面条。掀开锅盖一看,挂面早已变成面糊。顾不上挑剔,战友们狼吞虎咽,一扫而光。
辛劳与心血没有白费。那次演练,雷达成功捕捉目标,为上级指挥员提供了准确及时的情报信息。
新装备初露锋芒。指挥席上,许志强眼中星光点点,兴奋异常。
做一颗螺丝钉,拧在哪里不重要,拧得紧很重要
列兵刘珍琦手捧伪装网,深一脚、浅一脚地踩在大漠绵密的细沙上。烈日灼烧,热量肆无忌惮地笼罩在身上,汗水早已浸湿了刘珍琦的迷彩服。
此刻,刘珍琦感觉自己像烧烤炉上的肉,滋啦作响。作为从小在海边长大的男孩,他一直都对大漠孤烟有着别样向往。
部队进驻大漠一个月后,刘珍琦初来时的新奇感,一点点被毒辣的日头和琐碎的日常碾碎。
那天,狂风撕破了指挥方舱的伪装网。班长安排刘珍琦把新的伪装网从阵地东头送到西头。实弹射击即将开始,他不敢怠慢。
来到指挥阵地,刘珍琦恰巧碰见了中士崔恒彬。虽然同住一间板房,可作为主要战勤号手的崔恒彬每天早出晚归,两人很少碰面。
“班长,你都没怎么晒黑!你看,我都快黑成煤球了。外边太热,活又成天没完没了……”刘珍琦一脸羡慕地望着崔恒彬,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晒得黢黑的面庞。
刚从指挥方舱下来的崔恒彬,无奈地挤出一个苦笑。虽然不用在舱外忍受烈日灼烧,可这次课题验证难度大、挑战高,他和战勤班成员每天十几个小时都泡在舱里,开展操作演练。
为了缩短操作时间,崔恒彬恨不得把快捷键操作指南焊在脑子里。每天一次次击打键盘形成的肌肉记忆,使他可以又快又准地完成操作。
听到刘珍琦的抱怨,崔恒彬决定把舱里战友的状况讲给他听——
由于临时调整导调方案,中士陈游港临危受命,补位号手参与指挥。这个腼腆的重庆男娃说话口音软糯,个性却特别要强。
实弹射击的日子一天天逼近,陈游港夜以继日守在方舱里熟悉方案。一次训练间隙,他困乏极了,倚着一旁的机柜眯着了。睡梦中,他还下意识地背着参数……
“就像咱机柜上的螺丝钉,拧在哪里不重要,拧得紧很重要。”崔恒彬拍了拍刘珍琦的肩膀,转身上车继续战斗。
听着班长的故事,看着班长的样子,刘珍琦仿佛明白了什么。
指挥方舱里,紧张短促的口令此起彼伏。随着指挥员射击口令的下达,崔恒彬紧盯显示屏,感觉心快提到了嗓子眼儿。
导弹的光点一点点逼近目标,直至成功一击。崔恒彬与身旁的陈游港相视一笑:成了!
舱外,首次目睹导弹发射的刘珍琦感到无比震撼。他和战友们看着导弹腾空而起,随后听到震耳欲聋的轰鸣。
能够见证实弹发射的恢宏气势,刘珍琦分外激动:这样精彩的时刻,也有自己这名列兵的小小功劳。
绚烂过后,天空归于平静。刘珍琦喊上战友,抓紧往仓库的方向走,计划着把替换下来的伪装网收拾整理一下。这次,没有谁给他布置任务,是他主动想到要去干的。
班长的话,这名年轻的士兵听进去了。他决心,把自己这颗螺丝钉拧得更紧一些。
更快更好,这不是选择题,而是必答题
车场上,下士孙志鹏正在总结讲评:“任务地域大都车多道窄,越是着急的时候,心神越要稳,千万不要横冲直撞。”
孙志鹏是连队里公认的一员“虎将”。他平日里大大咧咧,快人快语,干起活来却胆大心细,颇有章法。“越急,就越要稳;越赶,就越要慢。要想左拐,常常需要先往右打一点方向。”这是孙志鹏从师傅那里学到的行车技巧。
这一朴素的辩证法,同样暗合着连队建设发展的要义。客观来讲,连队自接换新装备后,一直东奔西走,在淬炼中逐步成长。不可否认,长期的动态分散遮盖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问题。随着练兵备战整体推进,连队基础薄弱、短板突出等问题逐步显现。
对此,班长易冲深有体会。去年隆冬,连队奉命参加一场考核。经过一段时间训练,装备撤收架设水平进入瓶颈期,迟迟无法取得突破。考核前不久,易冲和副班长胡昌浩碰头合计,打算简化架设流程,被连长当场制止。
“解决问题,不能总是浮在面上。”连长的一句话,让年轻骨干羞红了脸。
于是,他们暂停了先前机械重复的训练,召集战勤班成员坐在一起,反复回看训练录像。慢慢地,大家逐渐找到了问题所在。
“更快更好,这不是选择题,而是必答题!”易冲重燃斗志,把整个撤收架设流程浓缩在一张纸上,清晰标定每名号手的跑位路线、动作要点和操作时限。经过反复磨合,装备撤收架设时间明显缩短。
一波刚平,一波又起。进驻考核地域后,官兵们开始进行适应性训练。由于泥地坑洼不平,某装置始终不能顺畅使用。
帐篷一角,易冲和胡昌浩两人蹲在地上聊起来。“要不咱把它都拆下来,再维护一下?”“零件有几百个,时间就只剩一天,怎么来得及……”“试试吧?咱都练3个月了,你不想赢吗?”
心底的不甘,点燃了他们的斗志:干!全排围坐在伪装网下,将拆卸下来的零件散铺在地上,一个个细致地擦拭维护……
第二天的赛场上,战勤班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。当奖章挂在胸前时,易冲脑海里闪过的,不是赛场上行云流水般的操作,而是赛前日日夜夜的拼搏和积淀。
这趟行军,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荣誉。这些年轻的士兵真切地感受到,力量积蓄的过程如此缓慢,可力量迸发时的模样又是如此迷人。
靠近光,追随光;成为光,发散光
行军!行军!
建连短短几年,连队官兵在外“漂泊”的时光超过一半。
弹起靶落后的喜悦只是暂时的,行军在路上的孤寂却是常态:更多时候,我们眼前是僻远的海滨或大漠,耳畔是发动机单调嘈杂的轰鸣,感受到的是酷热或严寒的极端体验……
此时,身旁战友带来的温暖,成为驱散孤寂的一束束光。
中士李家栋的那束光,来自一份特别的生日祝福。那年,连队千里跋涉,抵达任务地域的日子恰是李家栋的生日。
等到战友们安顿妥当,已经是深夜。自热小火锅、泡面和卤蛋……赶在零点前,战友们拼凑出一份“野战豪华套餐”,递到李家栋手里。旷野中,战友们集体为李家栋唱起生日歌,祝福声传得很远,久久回荡在他心底。
这束光,又被李家栋传递下去。
那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沙尘暴。伪装网被撕断,细沙随风扬起钻进帐篷,闯进战友们的鼻腔和耳洞里。
狂风终于偃旗息鼓。没多久,大本营送补给的车来了,送来两只大羊腿和新鲜羊排。入伍前干过烧烤的李家栋连忙张罗着战友们切肉、串肉串,连长带着人去烧火,为晚上烧烤做准备。
在火红木炭炙烤下,肥美的羊肉嗞嗞冒油。李家栋将厚厚一把孜然、辣椒面撒下去,香味被层层激发,美味到让人心跳加速。他把烤好的羊肉串一一送到战友手上,自己却顾不上吃。
“这一趟下来,苦绝不能白吃。最后的考核就要来了,必须拿下!”“保证完成任务!”
夕阳下,大漠孤烟,官兵围坐,谈笑风生,颇有“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”的豪情。听到战友们久违的笑声,李家栋内心无比满足。
二级上士宋秉鹏的那束光,与一只幼小的野兔有关。
初到戈壁滩站岗时,宋秉鹏发现了一条受伤的幼兔。执勤结束后,他把小兔带回班里。
战友们轮流把早餐里的牛奶省下来喂养幼兔。休息时,战友们为它寻找最鲜嫩的树叶,细心地呵护着它。浑身是血的小兔渐渐康复。
这个幼小而柔弱的生灵,给了战友们莫大的安慰。不久后部队转场,战友们依依不舍地将它放归自然。
在我们的军旅岁月中,那些珍视的回忆常常与行军紧密相连。我们在行军中战斗,也在行军中成长。
战友并肩一起走
■空军少尉 李林泽
指控雷达连士兵正在调试通信线路。吴梓梁摄
去年,我从军校毕业,成为中部战区空军地导某团指控雷达连的一名少尉排长。下连没几天,我便跟随连队参加了一项任务。任务中,我接到的第一个工作是排岗。
哪些战友第二天有考核课目,哪些人有出车计划,哪些人又有例行公差……岗表虽小,却和每名士兵息息相关,方方面面必须考虑周全。
此前,我做了不少案头工作。不过,一次排岗时,我还是忽略了中士张江辉的临时任务,导致他一晚站了两班岗。
第二天,看见张江辉疲惫的身影,我愧疚极了。本想主动道个歉,没想到他挥挥手说:小事一桩。随后,他给我“科普”了连队不同岗位人员任务期间的工作侧重,提供了不少建议。听着老兵真诚的话语,我分外感动。
去年底,我患流感发烧。住我对床的上等兵钟康,一连几天把温热的牛奶放到我枕边。“李排长,李排长……”每当听到年轻战友们亲切地喊我,我的心里都格外温暖。战友们的关心一点点治愈了我下连后的迷茫,也让我暗下决心扎根基层。
指导员总和我们说,要成为光,散发光。作为连队一员,我也努力把这束光接力传递下去。
初到连队时,直招军士卢安键特别紧张,加上有些口音,战友们很难理解他讲话的内容。久而久之,他也不愿意与人交流。
我有意给卢安键创造机会,让他在全排面前多亮相,还帮他调整吐字发音。一段时间下来,他的话明显变多了,整个人也自信大方起来。
下连大半年,我越来越感到,战友并肩一起走,没有越不过去的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