庞统之死,根本原因是什么?与诸葛亮有很大关系
诸葛亮此时在干什么?诸葛亮负责守卫荆州。诸葛亮不知道庞统来这里的危险吗?为什么不制止呢?其实这是诸葛亮故意为之。当我们看三国演义时,水镜先生曾经说过:“卧龙凤凰雏,得一人,能得天下”,而刘备既收入在帐下,为什么最终会失败。庞统敢于冒险,与诸葛亮的谨慎形成鲜明对比。
【资料图】
从西川之战可以看出,庞统对于刘备来说都是危险的,也就是冒险的策略。例如,刘璋命令杨淮和高培监督刘备时,庞统提出了三个计划:偷袭为上,逃跑为下,他称之为“选拔精兵攻成都”,逃跑称为“下”,这与“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”的主张背道而驰,可见庞统山下了“危棋“。
两个当代厉害的谋士为同一位大师,都想展示自己的能力,所以思考不是那么透彻,除了两个人想争个高,所以必然会有一场较量,两个人彼此不服气,你强我得更强,这样主公才能重用。水镜先生司马徽是三国时代走出来的人物,程昱、徐庶、孔明、庞统四人或多或少都得到了他的指点。
这种关系使诸葛亮与庞统的关系相当微妙。一方面,他们是同一班的校友,另一方面,他们是彼此的竞争对手。在人才方面,这四个人的顺序是:庞统、诸葛、徐庶、程昱,最好的证明是四个人出山的一个记录:西川、荆州、樊城、阿东。庞统在西川立足表现自己的能力,给刘备出了上中下三策,而刘备选择的是中策,庞统当时刚得到刘备的重用。
心高气傲,难免会有一些疏漏,在落凤坡被埋伏杀害。从实际成绩来看,这四个人的顺序是:诸葛亮、程昱、庞统、徐庶。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差异,根本原因在于四者阴阳层次的不同。在真才实学方面,诸葛亮自己承认庞统“比自己高十倍”,这不是诸葛亮的自谦,事实完全是这样。
赤壁之战后,庞统以他在耒阳的真才实学征服了刘备,而不是依靠鲁肃和孔明的推荐信,可以说庞统是司马徽最聪明的学生。诸葛亮当时也有自己的私心,现在主公如此重视两个人,诸葛亮在刘备面前的话没有以前那么重,没有办法控制大局,遇到一些事情刘备也会和庞统商量,让人嫉妒,所以诸葛亮也想把庞统弄下来。
这样他才能控制大局。诸葛亮没想到庞统会让自己走上一条不归路。此时,即使诸葛亮真的知道庞统会死,他也不会阻止他。相反,诸葛亮会鼓励庞统。俗话说:“一山不允许两只老虎”,除非一只雄性和一只雌性。因此,诸葛亮和庞统必然有一个被另一个杀死,否则就没有办法继续协助刘备找回梦想。
诸葛孔明之所以借着吊孝周瑜的名义去东吴延请庞统,是有自己的打算。当时诸葛亮拿得下荆州却对西川束手无策,他深知才智高自己几倍的庞统有这个能力。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诸葛亮才去请庞统出山。庞统出色的才华逐渐威胁到了诸葛亮,刘备的帐下,有数不胜数的谋士,只不过庞统的能力实在是太强了。
诸葛亮根本不是庞统的对手。换个角度看,庞统抢了诸葛亮的风头。诸葛亮肯定是无法忍受的。其次,有庞统存在,诸葛亮的很多计谋是没有办法实施的,当初给刘备的隆中对也成为了空谈。诸葛亮要寻找机会除掉庞统,而刘备则在这一次交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
诸葛亮和庞统就泠苞问题产生了分歧,而刘备选择站在诸葛亮这一边,这使得庞统彻底寒心。庞统在这样的情况下,仍然没有选择篡位或者背叛主公。庞统之死其实有着非常深的打算,而不是表面上的代替刘备。庞统寄希望以自己的死来改变西征的性质,他要将这一场原本是"侵略性质"的战争改变成为"复仇之战"。
这一点还是为了刘备做打算的。"落凤坡"这个地名的选择,庞统还是要安慰刘备一下,表明他的死亡是天意,怪不得任何人。庞统这样做,背后的目的就是让刘备感到,你对不起我。庞统死在了诸葛亮的攻心阴谋上,同时刘备的做法让他太失望了。一生只善于阳谋的庞统过于忠厚,他不可能明显地做出谋反的动作。
庞统可以做到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。相比较来说,诸葛亮更像是萧何。庞统之死是一场明面上的自杀,以他的才智在三国来说是没有对手的。庞统虽然不清楚诸葛亮的进一步措施,但他心里清楚刘备必定将大权下放到不如自己的诸葛手里,蜀汉的大业在诸葛亮的手里是一定会以失败告终的,事实也证明了如此。
责任编辑: